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教育研究 > 2010年高考质量分析

2010年高考质量分析

发布时间: 2010/11/2 15:51:00 访问次数: 5409
 

不唯高考 赢得高考


赵晓梅 


  2010年是高中新课程改革首轮三年的收关之年,今年的高考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基本思想,如数学突出表现了“多想、少算”“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见过的问题”;生物注重对“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”的考查,避开了对“纯粹”知识点的考查。坚持了“整体稳定,局部调整,稳中求进”的原则,整体难度与09年相当,实现了新课程高考的平稳过渡。
 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也为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,搭建了新的舞台。新的学年,学校校提出了的全局意识就是高三意识,举全校之力支持毕业年级的工作的具体要求,在高三年级学校提出了:“教学上今天要比昨天抓得紧,教育上明天要比今天更宽松”的教育教学原则。在学校的直接指导下,经过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 ,北京一六一中学参加2010年的高考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也令我们自己振奋的答卷。 纵观今年的高考成绩,我们的收获是全面的,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1234:完成了一个任务:教书育人;培养了二支队伍:年轻的教师队伍,优秀的学生队伍。实现了三个突破:高考总平均分的突破; 一、二本上线率的突破;高分段学生人数的突破。留下了四项思考:关注两端学生的思考,理科高分段学生提升空间的思考,文科上线率尚可提高的思考,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的思考。三年实践佐证: 结果源于过程,不唯高考才能赢得高考。

  一、完成了一个任务 —— 教书育人
  教书育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。我们不是教书匠,德育为首,育人为先始终是我们遵循的教育原则。高三一年的时光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用教师的激情唤起学生的激情。继承女一中的传统:站出来让祖国挑选,勤奋学习、立志成才,报效祖国,服务人民。成为高三一年的教育主题。
  我们不唯高考,但是我们赢得了高考。三年来,我们整体规划高中教育,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引导,用人生规划教育贯穿三年的始终。

  1. 以“人生规划系列活动”,贯穿高中三年的教育
  从高一入学,我们就为该年级认真设计了主题教育活动。高一、高二期间,学校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活动:《同一个梦想、同一个期待》、《有梦才有远方》、《储存昨天、编辑今天、打印明天的主题年级会》、《面对未来的竞争你准备好了吗》,通过教育,引领学生思考人生,帮助学生确立目标;引领学生规划人生,帮助学生懂得科学规划自己;引领学生践行人生,帮助学生描绘人生轨迹。 
  在高三年级开展了站出来迎接祖国的挑选;勤奋学习、立志成才、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。学校召开了《站出来让祖国挑选》高三誓师会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?》主题年级会,请来了航天英雄景海鹏为同学们作励志报告。召开《从大山深处走向末名湖畔》主题年级会,邀请了从贵州边远山区考入北大校园的学子讲述亲身经历。临考前召开《拼一载春秋  搏一生无悔,今夏我与小麦共创金黄》主题年级会。共同传递一个信念:“斩断后路,明确目标。迎难而上,逆势而为,脚踏实地,务求实效。”践行:德育明天要比今天更宽松的教育理念,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的德育环境中主动发展。

  2.用好综合素质评价,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
  所谓评价,就是对人或事做出判断。客观上的原因造成评价本身具有滞后性,因为只有当事物发生了才能够对其进行评价。
  北京市颁布了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》,在指导思想上提出: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和评价信息的反馈,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、自我教育,明确发展方向。这里从两个角度阐述了运用综合评价的作用,其一是用好评价指标,发挥其导向功能;其二是用好评价信息的反馈,发挥其诊断、激励、改进的功能。我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。从二者的关系上看,用好评价指标是主动行为,使用评价信息是被动行为。主动行为在前,被动行为在后。客观上讲,如果通过评价信息反馈发现学生有不合格的行为,就已经提示给我们前期教育的失败,需要作进一步的弥补和改进。因此,在实施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上,我们更注重的是发挥其评价指标的导向功能。让学生看到自己应该如何发展,让发展由被动变为主动,由做完后等着去被评价变为主动建构,主动参与评价活动。
  开学的第一天,学校就将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观测与评价标准》、《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、《北京一六一中学学生校内一日生活指南》等发给每一位学生,通过入学教育充分宣讲,让学生了解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。从学业上明确提出了:100%一本上线,学习过程中各科得分率不应低于70%。从管理角度提出了“规范一日生活作风,培养良好行为习惯”的具体要求。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,让学生在实践综合评价指标的同时,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。
 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中,我们建立了荣誉升旗手制度,学校将实践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的优秀学生推荐为荣誉升旗手。荣誉升旗手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榜样。在三年中有很多的学生获得此殊荣。例如:李润陆、张天阳,邓乐成,张潇冉、左思、李孟寒、卓越、莫蕾、房文彬、胡书亦、沈嘉猷、张博莹等。我们这样做的目的,是用优秀学生的形象展现高中学生应追求的目标。优秀的学生各有各的优秀,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其突出的亮点。他可能在某一方面获得突出成绩,也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表现,但共同点是要对高中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,而这是中学生所需要的,也应该是中学生所追求的。三年来本届学生中不仅出现了像张博莹、张天阳等在市级或全国科技活动中获奖的优秀个体也与像高三1班,在军训中7项大奖荣获6个第一,在高考中100%一本上线的优秀集体。
  3.注重环境育人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
  我们特别注重营造激励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。在操场,我们制作了“站出来让祖国挑选”的巨幅喷绘;在楼道中和图书馆阅览桌的玻璃板下,我们制作了中英文对照的励志名言;在一层窗外,我们制做了历代励志故事的画面激励师生;门口橱窗中放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;在楼道口挂上了“长绳系日,闻鸡起舞”等横幅;在前庭院的电子屏上有学生各班级的誓言和师生共勉的古训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;到了高三第二学期,我们将张牧云同学提出的:拼一载春夏,博一生无悔的誓言一直放到了高考前。
  4. 开发用好社会和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
  三年来,我们始终把家庭与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课堂的延伸,注重发挥家庭与社会及学生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突出作用,为新课程改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舞台与资源。如:请张天阳的家长为学生讲述海关招聘信息;请航天英雄为学生做立志报告;请我们友好学校贵州织金二中的校友,考入北大的学生为学生讲述高考的拼搏;请区教研员评价指导教学;请各校学科资深教师座谈研讨;请专家型教师为学生做考前指导;倡导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等。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,家长开放日,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的工作、教育、教学的情况,形成学校、社会、教师、家长、学生合力办学。


  二、培养了两支队伍 —— 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 
 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,这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理念,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职责。在三年的教育教学中,我们从始至终贯彻这一理念的内涵,努力追求两支队伍并进共赢的实效。

  1. 通过系列教育活动,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。
  本届学生的特点:经过高一、高二的培养,本届学生到高三后学习积极性比较高,分化小。334名学生中截止到高三开学已经会考的六科中全优的127人,占学生总数的39%,优良的占97%。(一般会考6科以上优秀,总体优良,基本就能本科上线)。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较好,大多数人有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标,如张潇冉同学从高一就确定了自己要上清华的目标。他们能够做到:遵规守纪,并形成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,体现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。在新课程背景下,他们学会了做好学长;他们参加了奥运志愿服务,观看了奥运会,参加了学校95年大庆的庆典活动;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且多人获奖。高三一年,学校在学生的价值观上进行了更加强化的引导,人生规划的系列活动,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,科学合理的评比与竞争,特别是继承母校精神,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的豪言,都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,我们即激励鞭策学生胸怀梦想仰望星空;又不断叮咛安静学生的心态去脚踏实地。在高考中60%的学生考出了他一、二模后的最好水平。
  我们平稳地完成了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,培养了5名预备党员积极分子,但由于年龄问题,只召开了张牧云同学的党员发展会。我们共有六名同学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,有三名同学第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,录取率50%。(这需要勇气)。我们将学生满怀信心地送入考场。当7月30日, 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录取通知书来领取档案的时候,仍旧秩序井然,让人欣慰。

  2.在老教师的带领下,青年教师迅速成长
  本届教师队伍的特点有三:一是年龄轻。年青人占了绝大部分,在含体育教师的37人中,30岁以下的13人,占高三教师的35%,第一次上高三的12人,其中有6人是高一、高二、高三的直通车,加上第一次在161中学上高三的教师3人,他们约占教师总数的40.5%。平均年龄35岁。
  二是学历高。国家统招硕士研究生9人,双学历1人,在读教育硕士2人。
  三是党员多。在高三教师中党员比例大,是全校党员人数最多的年级,共有党员19人,占教师总数的51.4%。
  因此我们认为本届高三教师的理论基础,学科知识,个人基本素质都很好,他们所欠缺的是实践经验。但经验是可以在后天跨越式弥补的。只要他们虚心学习,肯于钻研,特别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,实践经验最终是可以学到手的。为此,三年来,我们把教师队伍的成长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,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以下两点:
  第一:科学规划高三工作 ,引导教师规范高三教育教学行为
  · 制定高三工作流程,确定高三阶段工作内容。
  2009年8月,学校专门召开了新学期教学工作会,丁校长亲自带领全体干部、教师制定了高三年级工作流程。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复习要求。在流程的规范下高三工作有序展开。高三的每一步都是有预设的,他让老师受益匪浅。
  ·建立高三例会制度保证工作有序进行
  高三建立的例会制度包括:领导小组会、备课组集体备课,考试期间备课组同步研究等。例会汇总了大家的智慧,群策群力,共同打好高三这一仗。通过例会,每个教师都能更充分理解和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和学科的教学意图,更了解学生,把握复习的策略。

  第二: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,引导教师注重教育教学效果
  ·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。在学校高三流程的统一指导下,各学科依据《课
标》、《新高考说明》严格制定教学计划。在各学科编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,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论证,针对课改要求逐一对各科教学计划进行完善。
  · 加强系统的学情研究。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,每次学校组织的考试结
束后,都要有计划的安排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情分析会,对每一位学生从心态到学习状态,到目前的学业水平进行细致地分析,帮助其找到最近发展区,指定教师具体帮助指导。
  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。 建立教学观摩制度。学校定期召开阶段教学研
讨会。坚持校领导教学一线听课评课。督促教师养成重视每一节课的习惯。
  ·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。强化学生学科思想,提出各学科并举的观念。
教会学生学习方法。规范考试出题行为,规范统一试卷格式,各学科均为学生编拟了学习提要,考前必读等。规范了为学生答疑辅导时间。使教学工作用最少的时间,取得了最大的效果。
 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,老师们提高了认识,增长了见识,积累了经验也丰富了阅历,正像有的老师在总结中说道:第一次,第一轮,这三年经历对我而言是终生难忘的。在这三年里,我用全部的激情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,去成就自己的学生,去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。这其中的苦辣酸甜,一言难尽,这其中的成功失败,让人刻骨铭心。学生成功了,老师进步了,我们也实现了新课程的理念: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。


  三、实现三个突破 —— 总平均分的突破; 一、二本上线率的突破;高分段学生人数的突破。
  1.总平均分创历史新高
  2009年我校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无论从平均分到本科率以及重点率上都获得了重大突破。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不断总结经验,在2010年的高考中又有了新的突破。
  对于我校学生来说,大部分学科难度系数都达到了75%以上,其中文科的语文、数学均达到了80%以上,总平均分创历史新高。他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,那就是学生在追求成绩时,及格是个无效概念,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为了追求高中毕业而来。
  2.一、二本上线率又有新的突破
  在今年的高考中,我校的文理合计一本率历史性地达到了97%以上,文理二本率均达到100%.其中文科一本率保持了95%的优势,理科则冲上了98%。这一指标不仅稳定在第一梯队,并进一步减小了与第一梯队学校间的落差。
  无论是平均分还是上线率都由“陡坎”变成了“缓坡”甚至拉平。
  3.高分段学生大幅度增加
  全校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从2009年的60人,提高到今年111人增长率达到了85%,其中文科从11人提高到22人,增长率为100%,理科从49人提高到89人,增长率为81.6%,600分以上的人数占全校考生的34.7%,平均不到3个考生中有一人总分在600分以上。其中文科占33%,理科占全校考生的35%。其中高三10班,共37人,600分以上30人,占81%。
  今年西城区600分以上人数文理合计共1191人。我校600以上总人数占全区总数的9.31%,(09年6.2%)文科占11%,(09年7.2%),理科占8.1%。(09年5.3%)。
  2010届文科、理科第一名分别以659分和680分,位于西城区第6名和第22名,位于北京市第21名和第121名。他们均考入清华和北大。各学科第一名得分率均达到或接近90%。(90%=135、270)。文科651分以上全区共9人,我校2人,分别为659,657分。理科651分以上179人,我校4人。今年的录取情况已经公布,不再重述。 
  4.2010年高考各学科,各班级成绩均衡,位置稳定

  四、留下了四项思考
  2010年高考已成为过去时,反思我们的工作,有以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:
  1、 还应进一步关注两端学生。
  2、理科高分段学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  3、文科学生的上线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
  4、教师还应更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,特别是个体变化,学习调节和维护学生健康心态的方法。各科教学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,提高学生整体把握知识,能够高屋建瓯的应试能力。
  
  最后:预祝2011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 

本站总访问量: 131861 人次 |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| 当前有 57 人在线 | 信息中心 | 管理登录

版权所有:北京一六一中学 | 本站支持IPv6访问 | 技术支持:智慧创星
京ICP备13046670号-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